50到70岁,是二类人群。一类是尚在工作的人,一类是退休的人,总的来说,都处于人生身体、精力、财力的固化和下降期,身体的衰老是必然的,想让自己老得慢这里有主客观因素,当然从健康人的思维和认知角度来看,都希望能老的慢一点,这无可厚非,看一下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该怎么做?
--50岁至70这20年加速衰老,用什么办法能让自己老的慢一点?--
我退休5年了,期间也有打工和自己做事情的经历,从切身体会讲,如果能管理好自己,解决5个方面的认识和处理方法,而且真的做到“知行合一”,就能让自己老的慢一点。
【不缺不补宁缺毋滥】减轻身体负担
50岁以上都进入“衰老期”,根据自己身体的“指令”来吃饭,掌握“饮食有节”的原则。
现在人都不缺营养,更多的是营养过剩,所以饮食就参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9去做,别信“不科学” 的养生理论,不迷信各种“补法”,不缺不补。
不增加身体(肠胃)的消化、吸收、排泄等的负担,尽量保持“细水长流”,多一口不吃,多一两不饮。远离“三高”,避免把药当“口粮”吃!
【自由自在不图回报】活出精气神
咱们中国人大部分有一种传统把一生的精力和希望都寄托在儿女身上,老了就期待儿女回报自己,这种观念太陈旧了,也让自己有伤不起的痛,一点意义也没有。
50岁以后,真的要活明白了,这个年龄的人,儿女也都长大成人了,他们能独立的,就全力支持他们过自己的生活。儿女需要你做的事情你量力而为的做(看孙子一类)、征求你意见的事情你就发表一下建议,没必要像“老母鸡”一样,让他们永远在你的羽翼下生活。
父母对子女的家庭、工作干预过多、伸手过长的都没有太好的结果。
50岁以后,如果条件允许,就做自己喜欢做、高兴做的事情,健身、书画、旅游等等,年轻时想做没有精力、时间做的就尽情的做,掌握好“度”,别迷恋不能自拔的、健康的、有益身心的就大胆去做。
儿孙自有儿孙福!
你照顾了他们成长、成人,就还自己一个自由自在的晚年,不要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儿女的回报上。
就像你花钱买了鱼肉蛋,做了美食,你吃了营养吸收就足矣,就消费了,培养儿女也一样,你寄予希望、热情,他们成长了,就是回报。
【不留后患有计划】尽早学会放手
50岁以后,要有5年、10年计划;年龄再大一点要有2年、3年、5年计划。
我是一位朋友曾经说过他的老母亲特别明智,就是她把后事安排的特别好。当年他们兄弟姐妹5个,二个在外地,老太太有一次病重就把儿女召到老家,把家中房子、票子、老伴都做了安排,儿女也不惦记“家产”了,老伴也有终老的归宿了。
50岁以后,尤其是年龄更大一些的人,生活要做减法,该“断舍离”的东西,早日处理。试想真到了去“养老院”那一天,你能带什么,就按那个标准计划。
现在很多的50岁以上的人,都成了“老漂族”,早就到儿女身边照顾孙辈了,还要为了老家的针头线脑、破旧家具等等怎么处理而纠结,“撂不下”的太多。
要知道55该留什么能用得上的,60岁还要哪些必要的东西,65岁自己一旦有病有灾能需要的有几样?
【疏远不必要的关系】不要自我绑架
对于亲戚、朋友、同学等要减少没必要的交往,能合得来的就多交往、交流,如果让你感觉不愉快的、犯堵的就少来往,这个年龄没必要勉强自己、迎合他人。
我的一位亲属,都78岁了,还对身边的张家、李家大事小情挂记在心,有时还要张罗去医院看患病的邻居。这些事情都属于鸡毛蒜皮的小事,一定要放下,“牵肠挂肚”最伤神,没必要的事情少惦记。管好自己的生活就足够了,就是对儿女、社会最大的帮助。
【不忘学习跟随时代】抵御孤独无聊
50岁以上都进入“衰老期”,预防衰老的第一味药就是学习。
对于自己不懂、不会的要学习不是拒绝,过早的拒绝学习,就像被关进“黑屋子”的人,这样衰老的快,迟早要被现实社会淘汰。
很多刚过50岁的人,就经常性的自我暗示,不学了、学不会,“人过三十不学艺”。身边有的人年龄不大,连网上支付都不学、不敢用,还美其名曰,让儿子、女儿帮自己弄,假如现在50岁,活到80岁,至少有30年,难不成天天依赖拐棍(儿女)吗?太不现实了。
假如一个人,你也能解决生活中的困难,不会让自己过早的“缺胳膊少腿”,具有战胜自我和周遭的能力。即便是一个人的时候也能乐观的活着,不寄托别人、他物给自己带来快乐。
面对衰老,最好的方法就是顺势而为,保护好自己的身体,卸下费神费心的不快,找到自己快乐的源泉,轻松面对老去,“不惦记”、“不纠结”、“没负担”这样做你就会让自己老的慢一点!你怎么看?用什么办法让自己老的慢一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