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内有湿气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居处环境因素
- 季节气候因素
脏腑功能因素
一、湿气是怎么来的?
1、湿气的概念
湿气,六淫之一。《素问·天元纪大论》:"太阴之上,湿气主之"。
湿气,是长夏的主气,与季节气候关系密切。
长夏乃暑末秋初之际,为一年中湿气最盛之时。湿属阴邪,性质重浊粘腻,能阻滞气的运动,影响脾的运化。夏秋之间(伏天),自然界湿气重,人们体感的“桑拿天”就是明显的湿气重,最易感受外界湿邪。
2、湿气的分类及来源
湿气有内、外之分。
外湿乃湿邪感人而为病,是自然界的、外界客观存在的。这些自然界正常存在的湿气作用到人体就形成外湿。外感湿邪,常见体重腰痠,四肢困倦,关节肌肉疼痛,痛处不移。
内湿乃脾胃失于运化,水湿内停而为患。是人体内部生成的湿气,主要由脾胃运化功能失常导致,本来可以排出体外的水湿之气不能够排出体外,就形成内湿。湿浊内阻肠胃,常见胃納不佳,胸闷不舒,小便不利,大便溏泄等证。
二、助长湿气的条件有哪些?
为什么湿气会在我们身体里停留,这与我们的自身因素有关。
(一)肺、脾、肾功能异常,湿气停留体内
中医理论认为,人体正常的津液(水液)代谢是肺、脾、肾三脏协调作用完成的。
《素问·经脉别论》说:“饮入于胃,游溢精气,上输于脾,脾气散精,上归于肺,通调水道,下输膀胱,水精四布,五经并行。”是对水液代谢过程的简要概括。三脏协调、正常代谢,体内也就不存在水湿。如果外界水湿正常,而肺脾肾三脏的代谢功能出现了下降,就会造成水湿停留体内形成湿气引发多种疾病。
(二)外界湿气过重,超出人体的代谢能力
居处环境很重要,防范湿气必戒备。
感受连续的阴雨天(细雨绵绵、连续多日、久不开晴)
居住在潮湿之处日久(住处地势洼,容易积水)
或者经常在水下、潮湿的区域工作(饭店的后厨、澡堂的搓澡工、海员、渔民等)。
外界的水湿过大,超过脏腑的代谢能力,形成“内力不足”。
(三)饮食肥甘厚味
过食肥甘厚味(油炸食品、过度奶油制品、过食海鲜产品)
过度饮酒(经常、大量、常酗酒)
嗜食生冷等(冰啤、冷饮、寒凉水果)
阻碍脾胃运化功能,湿气不得排出,湿邪内郁,形成多种湿气为患的病症。
(四)不良生活方式
不良的生活习惯、方式,如少动、多吃、熬夜也会造成肠胃消化功能受阻,体内湿气过重,水液代谢失调, 助长湿气停留,因此影响健康。
自觉疲乏困倦、身体沉重、没有食欲、手脚冰冷、皮肤起疹、脸上黏腻不舒服。
三、怎样“赶走”体内的湿气?
湿气,有粘滞的特点,为病多缠绵难愈,病程长或反复发作。平时我们要做好防护,一旦感受湿气,就要坚持祛湿。
(一)防护在先
1、避免潮湿环境
潮湿阴雨天减少外出;不要穿潮湿及未干的衣服;空调使用温度不可过低或直接吹;睡前不要洗头更不能湿着头发睡觉。
2、适当运动健身
通过跑步、健走、瑜珈、太极运动,加速气血循环,增加水分代谢,促使湿气排出体外。
3、保护脾胃健康
少食高脂、高糖、高盐食物;夏季少食凉拌菜、沙拉、西瓜等,降低蔬菜寒凉性质食物的摄入量,烹调时加入葱、姜避免脾胃、肠道损伤。
(二)积极祛湿
1、饮祛湿茶
【材料】薏苡仁200克(炒黄)、大枣3枚、枸杞5-10克
【制作】薏苡仁用平底锅微火炒黄,加入大枣、枸杞沸水泡焖10分钟后饮用。
【功效】健脾利湿安神明目
2、喝祛湿粥
【材料】薏苡仁60克、粳米60克,盐5克、味精、香油适量。
【制作】将薏苡仁洗净捣碎,粳米淘洗干净,同入锅中,加水适量,共煮为粥,粥熟后加入盐、味精、香油。温热服用。
【功效】健脾补中渗湿消肿
湿气,在体内停留,使人很难受,人们一直在探索有效的祛湿方法,你有什么好的方法,我们一起试试吧!
请您阅后给我留下意见和建议,不胜感激!
我是一名中医高级讲师,你我在文章中“遇见”,期待下一次重逢。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