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盐是很常见的一种调味料,也广泛用作干料蘸碟,比如小酥肉、炸蘑菇都可以蘸点椒盐,那真的是入口就香,而且还越嚼越香。
椒盐在超市里有成品出售,不过饭馆和家庭厨房也完全可以自制,而且自制的椒盐口味还可以按照我们自己的喜好来“量身定制”,所以一般会更加好吃。
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解答一下这个椒盐相关的问题,随便也会分享几种椒盐的做法组合,感兴趣的朋友不要错过哦。
椒盐究竟是什么“椒”做的盐?
制作椒盐的主要用料其实都写在它的名字里了,椒盐主体就是“椒”和“盐”的组合,“盐”就无需过多解释了,作为“百味之首”的食盐是美食文化的调味根基。
所以有些朋友可能会好奇其中的“椒”到底指的什么?常见的调料、香料中,以“椒”为名的就是辣椒、胡椒和花椒,而椒盐当中的“椒”指的就是花椒。
★为什么是花椒和盐组成经典的椒盐而不是胡椒、辣椒?
原因之一:花椒可以激发味蕾,又不至于过度刺激
我们就以小酥肉为例,蘸着椒盐吃是常规操作,在饭店里类似酥炸蘑菇、小酥肉这种偏干炸的菜肴中,几乎都会搭配椒盐一起端上来,差不多是一个约定成俗的吃法。
之所以很多人都习惯这么吃,主要是因为焙香、磨碎之后的花椒有着些许“特殊的魔力”。花椒中的一些脂肪酸酰胺类的物质会刺激我们的唇舌,吃太多了可能会让嘴唇好像触电一样跳动不停,但是少许点蘸、调味用的椒盐没有那么强烈,刺激口腔的程度刚刚好。
这种刺激会让我们的味觉变得更加敏锐,对于口中食物的口感和滋味的感受反而被强化。而且花椒的存在可以刺激口腔分泌更多的唾液,让食物吃起来口感也没那么干涩,所以这可能才是导致很多酥炸、干炸的美食都要搭配椒盐的原因之一。
原因之二:花椒本土原生,味觉记忆更加久远
胡椒和辣椒虽然在现在好像比花椒应用的还多一些,但它们俩并不是本土原生的辛香料。
【胡椒】:从胡椒名字中的“胡”字就能看出它并未本土植物,而是后来传入我国的,传说是张骞出使西域带回来的,根据有限的文字记载也能说明胡椒的传入应该是不晚于晋代。
【辣椒】:辣椒的原产地在拉丁美洲,普遍认为是明代左右才传入我国,不过这件事情尚有争议,在很早之前也有资料说在云南的原始森林中发现过比较原始的野生辣椒,但缺乏更进一步的证实。
【花椒】:花椒与辣椒和胡椒不同,花椒是我国原生原产的特色辛香料,在胡椒和辣椒没有被广泛种植和使用之前,我们最主要的辛辣滋味来源就是花椒、茱萸和生姜。
【小总结】:所以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花椒本就是我们这片土地上原生的辛香料,它的应用更加久远,某种程度上来说具有更深的“美食记忆”。而且花椒虽然也有一定的刺激性,但是没有辣椒那么“霸道热辣”,也没有胡椒那么“侵占感官”,所以椒盐最初以花椒为主料也是情有可原的。
网上出现的一些椒盐“秘方”,与我们平时吃的是否不一样?
这个疑问就很好解答了,因为椒盐本身是一种非常简单就可以搭配出来的调味料,所以网上看到的各种“秘方”,跟我们平时吃的到不一样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
而且椒盐这种小料如今早已经不再只是花椒和盐的组合了,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添加其他香料和调料获得更加饱满、辛香或鲜辣等味觉体验,下面我们就来分享几个家常制作椒盐的组合和配方,感兴趣的朋友自己也可以试试看哦。
- 基础版:花椒50克、食盐15克、味精5克。
- 升级版:花椒50克、食盐20克、小茴香3克、白芝麻10克。
- 香辣版:花椒50克、食盐15克、小茴香5克、干辣椒10克。
- 全能版:花椒10克、食盐50克、味精20克、白糖8克、八角35克、桂皮10克、香叶3克、小茴香10克、孜然20克、辣椒面40克。(更适用于烧烤料、椒盐风味菜肴)
具体做法非常简单:
锅里不加油不加水,小火加热下花椒、小茴香之类的香料翻炒;炒至开始闻到香味之后下食盐一起炒,炒到食盐微微变黄、芝麻等小粒的香料开始跳动就出锅;温度降低之后打碎成粉末,椒盐就制备好了,可以一次多做一些密封保存。
椒盐制作的一些小细节:
- 辛香料要小火焙干、焙香,切记一定要小火加热,并且要不断翻动确保受热均匀避免焦糊,一般整个焙炒的时间也就2分钟左右而已,所以不要偷懒哦;
- 有些辛香料需要提前进行一定的处理,比如花椒最好就要把里面的籽去掉,不然口感会发苦发涩;
- 老式制法当中食盐一般不下锅,不过建议最好还是把盐下锅稍微焙炒一下,去掉其中可能吸附的水分,这样成品会更香;
- 味精的问题不再过多解释,它就是一种普通调料而已,不过味精和糖不要下锅炒,味精会因为过热而失去鲜味,糖太容易焦糊;
- 椒盐的粉碎可以在炒好摊凉之后用擀面杖、酒瓶之类的碾碎,但最好是可以用料理机打碎成末,尤其是加味精和糖的版本更要如此。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椒盐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