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文化几乎遍布这个星球的每个地方,酒的种类也纷繁多样,比如黄酒、啤酒、葡萄酒等酿造酒,还有白酒、伏特加、威士忌等蒸馏酒,除此之外还有各种配制酒,总之只要是喜欢喝酒的人,那总有一款适合你。
不过凡事都是有个限度的,酒这种本身对人体影响弊大于利的东西就更是如此了,但生活中我们确实会发现有一些人几乎是每天必须喝酒,甚至我以前有邻居、亲戚是每顿饭必须喝酒的。那么这次我们就来解析一下到底是什么原因、什么心理,让部分人对于酒那么割舍不下。
【一】对于美酒的喜好
酒自古就是“迷人”的,在崇尚诗文才华的古代时期,无数文人雅士为酒吟诵,比如:
东汉曹操的“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唐代李白的“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
唐代白居易的“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宋代苏轼的“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可以说那些豪情万丈、才华横溢的文人墨客,几乎无不为美酒而沉醉,其中甚者更有“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的狂放豪情。虽然这些诗人所喝的都不是现在的蒸馏白酒,但我们古代的黄酒、米酒也是不错的,尤其是独特的以曲制酒,让酒的气味和口感都更加的多变、饱满,经得起咂嘛滋味。
所以很多人每天都想喝点小酒,可能就如同有些人追寻美食一样,单纯的就是喜爱,这类人群往往对于酒有着自己鲜明的品味和喜好。
【二】迫于生活的压力
其实单纯从饮料的角度出发来看,酒并不算是通常意义上“好喝”的东西,很多并不喜欢酒的人对其滋味的感觉往往是“辛辣刺激”、“刺鼻难闻”等等。所以也有一些并不喜好喝酒的人,他们有时候也会出于一些生活压力等原因喝酒,下面简单举例说明一下。
1、借酒浇愁
这可能是非常多人选择喝酒的一个因素了,“借酒浇愁”的说法大家应该都不陌生,酒精的麻醉会让人暂时忘却一些烦恼。但是与此同时大家也应该知道这个说法的完全版,那就是“借酒浇愁愁更愁”,饮酒最多只能算是一种逃避,无法解决问题,这不是长久之计。
2、工作应酬
这也是不少人喝酒的一个因素,我当年刚毕业参加工作的时候就是如此,一个礼拜至少有三四天是醉的。在面对有求于人或者其他情况的工作应酬的时候,这个酒哪怕再不喜欢,有些时候也得喝。
所以这类人虽然也喝酒,但很多时候都并非是因为自己的喜好或者意愿,基本上除了一些特别情况之外,这部分朋友是很少会主动去喝酒的。
【三】屈于酒的成瘾性
不管酒文化有多么丰富,古代诗文中的酒有多么迷人,有一个客观事实是没办法回避的,那就是酒具有成瘾性。不管是以什么原料、以什么工艺酿造或者蒸馏的酒,也不管售价如何、多么珍贵,其中对人产生影响最大的就是酒精。
对于有些喜欢饮酒的人来说,酒精的摄入使其纾解压力、放松身心,从而获得暂时的愉悦感。如果久而久之的话,大脑就会对这种愉悦产生明确的记忆性,当这种愉悦感缺失的时候,就会被趋势着想要去填补这种缺失,由此对于饮酒的依赖就产生了,但是这可不是一件好事。
全世界每年有大量的交通意外、打架斗殴、家庭暴力等事件都与酒有直接关系,小酌一番放松身心,可一旦屈从于酒的成瘾性、变成了酗酒,那就是百害而无一利的。
所以酒虽然有文化传承,但它也不能被过分依赖,有道是“小酌怡情,酗酒伤身”。如果是因为酒的成瘾性而每天都必须要喝酒,那么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是没有正面作用的,甚至会变成一种“祸患”。
写在最后
时至今日,酒文化的广泛和常见是一个客观事实,但“酒文化”是一个中性词,这并不能说明饮酒就没有危害。
对于绝大多数人来说,“每天必须喝酒”都不算是一件好事,而且之前世界权威期刊《柳叶刀》一有份涵盖195个国家、基于2800万人数据样本的报告,其中结论是“饮酒的安全量是0”,也就是说单纯从酒对身体的影响来看,就算是一滴酒的摄入,也是只有弊而没有利的。所以不管是出于什么原因而选择“每天必须喝酒”,这都很难算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那么以上就是这次关于喝酒的全部内容了,如果有所帮助的话,恳请帮忙转发和收藏,也欢迎大家评论分享你对喝酒的看法,或者是你属于哪种情况才喝酒呢?
对于美食制作、饮食知识和美食趣闻轶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点个关注和赞支持一下,以后一起分享有趣有用的相关内容!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